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外交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但世界局势和地区环境的深刻变化,也给中国外交带来了诸多新的课题和挑战。6月20-21日,“中国外交的新起点”高端论坛在河南郑州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威尼斯人平台《外交评论》编辑部、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中国国际关系学会联合举办。来自国内高校及研究机构的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河南省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主任、河南省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介新教授,威尼斯人平台副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秘书长朱立群教授出席并致辞。
研讨会围绕 “中国外交的战略调整”、“中国外交的新政策议程”和“中国外交的新行为方式”三个议题展开。与会学者认为,未来十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在国际结构中的角色和定位经历调整和转换的时期。而这正是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的新起点。
(一)中国外交面临新环境
针对目前中国所处的外交环境,朱立群教授指出,全球化和信息化导致外交运作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内外事务纠缠、外交事权分散及外交过程透明构成了外交环境变化的三大特点。外交环境的新变化迫切需要中国外交从战略上做出回应。但外交战略调整仍需深入思考三方面的问题,即如何继续坚持全方位外交,保持中国外交的总体平衡;如何发展中国外交的底线思维,让其他国家特别是主要的国际对手了解中国的外交底线;如何形成中国外交的“义利观”,认真解决中国与西方的关系问题。此外,中国迫切需要将外交能力建设提高到战略高度,通过提高外交的策略能力、协调能力和观念能力,提升中国外交的质量。
天津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全球问题研究所所长
谈到未来中国外交战略调整的方向,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中国周边与全球战略研究室主任周方银研究员强调,战略涉及国与国之间在重大问题上较为根本性的博弈,以及在这个博弈过程中采取的具有时间一致性和根本重要性的策略选择。一个好的战略,不是为了未来保证一国每时每刻都占据优势,总能获得最大利益,而是为了从总体上长期保持前进势头,最终实现国家根本利益。总体上看,保持外部安全环境稳定,妥善处理与霸权国家和周边中小国家的关系,不断增强在地区规则、制度和秩序塑造中的能力,避免遭受霸权国家的强力打压和陷入地区孤立,将成为未来中国外交战略调整的目标。
(二)中国外交需要新策略
在外交实践中,中美与周边关系依然是中国外交的两个重要方面。围绕着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与会学者对中美关系的未来进行了分析。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副院长
威尼斯人平台中国外交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外交学系副教授高飞从中国的“西进战略”入手,通过中美俄在中亚的博弈,对新型大国关系进行了考察。他指出,中俄美从不同的方向将中亚与周边相连,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殊途同归,促成中亚区域的互联互通。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不必在美俄的战略中进行选边,也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战略“西进”,依托上海合作组织的既有平台,即可能在中亚地区的大国博弈中获益。
在对亚太地区形势的分析中,与会学者的视角还关照到近年来与中国有关的海洋争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三)中国外交期待新方式
围绕着未来中国在国际秩序中的角色及参与国际事务的深度和广度,与会学者提出,中国外交需要转变思维,有所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与会学者还就能源外交、货币外交、外交谈判、互联网安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张 平 供稿)